编者按:

2022年11月9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,强调“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,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”。

自2016年以来,学院承担了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具体实施,累计开展科技、教育等专项培训121期,惠及115个国家,学员2万余名。该案例在入选过程中,学院在郑庆华常务副校长的领导支持下,和学校相关兄弟单位一起,为学校“培养‘丝路五通’人才和为学校开拓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11月8日,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”实践案例发布展示活动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组织,西安交通大学负责申报的“培养‘丝路五通’人才,推动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”案例入选《2022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”实践案例集》,全球共计60件。

本次活动面向海内外政府部门、互联网企业、社会组织、技术社群、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公开征集实践案例,相关案例全景式展现了全球各方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、网上文化交流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、网络安全保障和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五大领域中形成的实践,讲述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生动故事,具有广泛的国际代表性。

西安交通大学“培养‘丝路五通’人才,推动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”案例重在宣传我校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(IKCEST)丝路培训基地——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工程科技人才培训的在线教育平台的教育成果。

创建“政府引导、高校主导、企业辅导”的丝路人才培养新模式,打造“丝路五通”人才培训基地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授权中国工程院,委托西安交通大学于2016年创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(IKCEST)丝路培训基地;发挥多学科资源优势,组建由院士及企业工程师构成的优质师资团队,开设出能源化工、健康医疗等30个培训专题和743门课程,采编了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国情咨文、历史文化、政策法规、工业经济、科技教育、人口环境6大特色数据库820万条文献资源,并联合华为、百度、西安市港务区等企业,建立了20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,“走出去”赴泰国、俄罗斯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创建4个境外培训基地。

搭建知识森林导航的在线教育平台,支撑多语言、线上线下规模化培训教学。平台目前支持英、俄、阿、西、法、意、葡、汉8种语言,覆盖多数沿线国家官方语言;自主研制的知识森林模型及其构建技术,创建了“资源知识化、知识体系化、画像全息化、导学个性化”网络学习新范式,有效组织资源、精准研判学习过程、评教并导学,从简单初级辅助工具转变为高效便捷的智慧教与学;实现招培考评管全过程在线教育服务。截至2022年7月,依托平台累计举办121期专项培训班,来自115个国家的2万余名政府官员、境内外大学生与工程师在线注册选学,其中第三世界国家学员占97%;各国媒体分别通过报纸、电视等方式报道;获外交部、时任刘延东副总理的肯定。

促进工程科技知识传播,国际影响积极广泛。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”,已成功举办3届IKCEST大数据竞赛,参赛规模持续攀升;仅2021年,大赛吸引了全球超过3600+支赛队、4000+人参赛,覆盖5大洲22个国家580所高校,形成全球影响力。与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合作,新冠期间开展在线教学。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开设“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在线暑期课程”专项服务,为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4所盟校3000余名学生,提供了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国际课程资源的便利。
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(IKCEST)丝路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学校落实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落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重要举措。自2016年起,网络信息中心作为项目办,在教育厅信息化处的支持下,联合学校电信学部、外语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国际处、图书馆等多部门参与项目建设,不断探索“一带一路”工程科技人才培养,打造“丝路工程科技”品牌专业,持续完善线上线下混合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。此次入选是对该项目的充分肯定,也标志着西安交大在培养“丝路五通”人才方面获得了高度认可。未来,IKCEST丝路培训基地将继续推进“丝路五通”人才培养,促进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在教育、科技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,在新时代抓牢创新发展新机遇,不断开创学校丝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