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常见溺水情况
1.在户外或者不熟悉水域游泳。
这种情况以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孩子居多,由于条件受限,缺乏正规游泳场所,被迫选择到一些户外水域游泳解暑,由于对水温、水深、水流速度等都不熟悉,因此容易出现溺水事故。
2.盲目施救。
突遇同伴溺水,自己也不具备水中救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就盲目施救,最后可能同伴没救上来,自己也搭进去了。这样的精神值得提倡,但是这样的行为需要规范。
3.有相关游泳禁忌症。
自己本身就有一些不适合游泳的病症,自己不重视或者自己可能也不清楚,就抱着侥幸心理私自下水游泳。
4.不会游泳。
个别孩子,自己不会游泳,水性还不怎么好,看到同伴在水中玩的高兴,自己也按捺不住,就冲动下水,这种情况很危险。
二、如何科学救他人?
1.能够间接救生,绝不直接救生。
首先确保自身安全,尽量利用身边的各种物件进行施救,同时大声呼救或电话求救(如:报警),绝不能盲目下水,要避免不必要的伤亡。
(1)木板。抛木板时,我们可以大声呼喊:XXX,抛木板了。因为溺水者因惊慌失措而辨不清方向。
(2)泡沫,以及我们身边的矿泉水瓶。如果一个瓶子不够,我们可以将多个矿泉水瓶用塑料袋扎紧,然后再抛给溺水者。
(3)竹竿。当溺水者漂浮在水面时,可以利用身边的竹竿将其拉上岸。施救人员应将施救的重心放低,将溺水者拉上岸来。
(4)绳索。没有现成绳索时,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衣物。将我们的衣物打结,再将打结后的衣物抛给溺水者,将其拉上岸来。
2.会游泳不等于会救生。
水上救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,需要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才能具备相应能力,游泳只是救生技能各环节中的一项基本技能,大多数人(尤其是未成年人)都不具备专业的救生技能。
因此,若贸然下水施救蕴含大量风险,很可能不但人救不上来,自己也会搭进去,所以不提倡、不鼓励未成年人实施与自身能力不符的施救行为。
三、如何冷静自救?
1.自救姿势一:仰漂。发生溺水时,一定要沉着冷静,保持全身放松。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,露出口、鼻,此时就可以呼吸。用鼻呼气,嘴吸气,呼气要浅,吸气要深。使自己的身体浮于水面,等待他人的救援。切记,千万不能将双手上举或者拼命的挣扎,这样只会下沉得更快。
2.自救姿势二:踩水自救。身体前倾,大腿外展同时尽量上抬,以膝盖为轴小腿依次内外旋转画圈或同时往外侧蹬水,同时用手向两侧拨水,竭力将头部露出水面,动作要缓慢有节奏,注意手不能伸出水面。
游泳抽筋怎么办?
游泳时,如果发生抽筋现象,应该保持沉着冷静。针对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式:
1.手指抽筋。
将手握成拳头,然后用力张开,张开后又迅速握拳,如此反复数次,直到解脱为止。
2.手掌抽筋。
用另一手掌将抽筋手掌用力压向背侧并做震颤动作。
3.手臂抽筋。
手握成拳头,并尽量屈肘,然后再用力伸开,如此反复数次。
4.小腿、脚趾或大腿后部抽筋。
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再用力向上拉,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上,帮助抽筋腿伸直。
5.大腿前部抽筋。
我们应该取仰卧位,并立即举起抽筋的腿。使其与身体成直角,然后用双手抱住小腿用力屈膝,使抽筋大腿贴在胸部,再以手按揉大腿抽筋处肌肉,并将腿慢慢向前伸直,抽筋即可得到缓解。
!安全提醒!
首先,家长或看护人,决不能将孩童单独留在开放的水源边,要专心看管,不能疏忽大意。其次,要教育孩子做到:
1.不私自下水游泳;
2.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3.不在无家长和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4.不到不熟悉、无安全设施、无专业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
5.不盲目下水施救;
6.不酒后游泳。
夏季戏水安全提示
1.坚持穿戴高质量的浮身物,尤其是水性不好的孩子;
2.下水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,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;
3.在水中不要吃东西,避免被呛住;
4.不在水中互相嬉闹,防止呛水窒息;
5.找专业师资学会游泳,学习水中救生和心肺复苏等技能;
6.到正规、有专业救护人员和设施的游泳场所游泳。